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医药 > 中药专业 > 中草药汇编 > 中药大典 > 根类 > 甘草 > 正文
编号:10916306
甘草种子人工繁育暨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初报.PDF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6年2月23日
第1页

    参见附件(138KB,5页)。

    

    甘草种子人工繁育暨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初报

    杨发林1

    ,李克昌1

    ,胡崇礼2

    (11宁夏自治区草原工作站,宁夏 银川 750004 ; 21宁夏元亨集团中宁草业发展公司,宁夏 中宁 751200)

    摘要:野生乌拉尔甘草 Glycyrrhiz a uralensis 采用适宜的人工栽培技术 ,可在生长第5 年进入种子生产期 ,产

    量达 29215 kg hm2

    ,种子质量及其栽培学性状都优于野生甘草种子。自繁甘草种子经育苗 ,用倾斜式方法

    移栽定植 ,密度 15 万株 hm2

    ,于生长第 3 年秋冬时采挖 ,甘草产量达 7 140 kg hm2

    ,等级草比例达 60 %以

    上 ,甘草酸等有效成分含量均达到药用指标。不同采挖季节对甘草品质有显著影响 ,秋末冬初采挖时品质

    最好。不同栽植方式 ,施肥方法、灌水次数及生育年龄对甘草产量都有明显影响 ,多因素综合考虑 ,以移栽

    后第 3 年采挖经济效益最好。

    关键词:甘草;种子繁育;栽培技术

    中图分类号:S56711 +

    9 文献标识码:B 文章编号:100120629 (2004) 1220090205

    X

    野生乌拉尔甘草 Glycy rrhiz a uralensis 是一

    种中旱生根蘖型多年生豆科植物 ,根系发达 ,具有

    较强的抗旱、抗寒、耐盐碱和防风固沙能力 ,喜生

    长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砂质土壤上。其地上部含有

    较高粗蛋白 ,是优质的豆科饲草 ,地下部(根系)则

    是我国传统的四大中药材之一。由于在医药与食

    品加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 ,多年来一直是国

    内外市场上的畅销产品。宁夏是中国甘草的主要

    产区之一 ,宁夏甘草主要分布在中部风沙干旱区

    的荒漠草原 ,受经济利益的驱使 ,长期以来滥采乱

    挖现象屡禁不止 ,不仅破坏了甘草所在草原生态

    系统的良性循环 ,造成天然草原大面积退化沙化 ,而且也使野生甘草资源本身趋于枯竭[1 ]。国务

    院《关于禁止采集销售发菜、制止乱挖甘草麻黄通

    知》的贯彻执行 ,将进一步加剧甘草的供需矛盾 ,影响甘草产区农牧民的经济收入。人工栽培种植

    甘草既是满足市场需求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

    径 ,也是草原生态环境建设的客观要求。国内在

    甘草人工栽培技术方面虽然已有不少文献报道 ,但对野生乌拉尔甘草进行种子人工繁育暨配套栽

    培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。

    1 试验区概况

    试验区选在中宁县宽口井地区。中宁县是宁夏

    地道中药材的主要产区和闻名中外的枸杞

    Lycium barbarum之乡,是全国枸杞集散中心和价格

    形成中心。试验区地处干旱半干旱过渡带的典型地

    段,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区,具有典型大陆性气候特

    征,干旱少雨,蒸发强烈,日照充足,热量充沛;年温

    差及日温差较大;风沙与干旱为主要灾害性天气。

    年均温813 ℃,最高温35 ℃,最低温- 1314 ℃,日温

    差12~13 ℃; ≥ 10 ℃年积温3 500~3 630 ℃,年日

    照时间 2 800~3 073 h ,年均日照率 70 % ,年太阳

    辐射量 14515 KJ cm2

    ,无霜期 139~170 d ;年降水

    量250 mm ,年蒸发量1 906 mm ,是降水量的 9

    倍 ,干燥度 319。地带性土壤为淡灰钙土及部分

    风沙土 ,土壤质地以沙壤土和轻壤土为主 ,质地

    轻、通透性好;pH值为 810~815 ,偏碱性土壤 ,有

    机质含量 916 g kg ;土壤深厚 ,多在 2 m 以上 ,最

    深处达 8 m ,是适宜人工栽培甘草的最佳地区之

    一。

    2 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

    211 技术路线 实践中人工栽培甘草迫切需要优

    质种子来源及配套的丰产性栽培技术体系,为甘草的

    人工栽培提供直接服务与指导,将研究技术成果就地

   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。技术路线为采集优良野生甘草

    种子→栽培繁育→自繁种子质量检测→小区栽培试

    X 收稿日期:2003207230

    作者简介:杨发林(19632) ,男,宁夏灵武人, 高级畜牧师,硕士,从事草原生态研究与技术推广。

    通讯地址:宁夏银川市新华西街60 号4 楼草原工作站

    90 草 业 科 学 21 卷12 期

    12 2004 PRATACUL TURAL SCIENCE Vol . 21 ,No. 12

    ? 1995-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., Ltd. All rights reserved.验→甘草品质检测→选择最适栽培方式→示范推广。

    212 技术方案

    21211 采种与种子处理 试验所用甘草种子为宁

    夏当地所产的野生乌拉尔甘草种子。8 月下旬 -

    9 月上旬甘草种子成熟期 ,选择品种特征明显、个

    体健壮的甘草植株进行采种。采收后的荚果经晒

    干、碾压、风选、净种后入种子袋贮藏备用。野生

    甘草种子硬实率高 ,自然发芽率低 ,播种前采用立

    式碾米机串种 2~3 次 ,以擦伤种皮 ,将其发芽率

    提高到 90 %以上。

    21212 播种地土壤处理 苗床选择土层深厚疏

    松、肥力中上的沙壤土 ,播种前要精细整地 ,一般

    秋末深翻耕 1 次 ,耕深 20~30 cm ,以利于甘草根

    系发育 ,灌足冬水。春季播种(移栽)前再深耕耙

    磨 1 次 ,进一步熟化土壤并提高地温 ,有利于出苗

    和保苗。结合耕翻施足基肥 ———有机肥 45 000

    kg hm2

    ,磷肥750 kg hm2。灌足底水,做成长15 m,宽3 m的小畦待播。

    21213 育苗 5 月底条播 ,播种量 6715 kg hm2

    ,每公顷圃苗可移栽定植 75~90 hm2

    ,行距 30 cm ,播深 2~3 cm。苗出齐并达到一定生长高度后灌

    水 1 次 ,以后根据旱情适时掌握灌水次数。若灌

    水偏多 ,地上茎叶生长茂盛 ,但地下主根发育差 ,毛侧根多 ,苗质差。苗期要及时清除杂草和中耕

    松土 ,入冬前灌足冬水 ,第 2 年春采挖 ,可获得根

    长 40 cm左右 ,根颈直径 016 cm的健壮移栽苗。

    21214 起苗 甘草起苗挖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甘

    草苗的成活率与生长发育 ,还影响药用等级。起

    挖时尽量不伤根 ,不断根 ,及时移栽定植 ,以提高

    移栽质量和成活率。起挖后的苗若因故不能及时

    移栽 ,要做好假植 ,以防植株失水而影响成活率。

    21215 移栽定植 平整后的待播地灌水后于 4 月

    下旬 - 5 月上旬进行移栽定植。移栽定植方法根

    据不同内容试验要求而定。采挖试验地采用倾斜

    式移栽方法:顺垄沟呈 35°~40°倾斜插放甘草移

    栽苗 ,株间距 15 cm左右 ,每公顷移栽 ≤18 万株 ,成活定株 ≥ 15 万株。

    21216 田间管理 移栽后第 1 年甘草生长慢 ,应

    及时清除杂草;第 2 年植株生长旺盛 ,结合中耕松

    土追施磷、钾肥。每年根据气候情况适时掌握灌

    水量 ,灌水次数不宜多 ,但灌水要透。随时监测病

    虫害现象 ,及时采取防治措施。不使用中药材

    GAP产品生产中禁用的化学农药种类 ,并结合物

    理方法防治 ,保证所产甘草药材的纯天然绿色品

    质。

    3 试验研究方法与结果分析

    311 人工栽培繁育甘草种子及质量检验结

    果 1993 年采集的野生乌拉尔甘草种子 ,经育

    苗后 ,于 1994 年春定植 33133 hm2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,详见PDF附件(138KB,5页)